策划丨冯小、绳垚

采访丨绳垚

撰文丨篮球轨道


【资料图】

编辑丨绳垚

8月底的广州塔下,一处篮球公园,某品牌三人篮球活动的现场,品牌代言人林书豪的出现让现场“疯狂”。比赛结束后,当林书豪离开,此时已近晚上23点,可现场依旧有很多小球迷没有离开。

他们在等什么?林书豪已经走了啊。他们并不是等林书豪,这些铁粉在等待一些活跃在网络上的球手,就是参加本次活动的“野球帝”的几位师傅们。比赛结束后,为了满足球迷们的互动愿望,这些师傅们和大家纷纷合影,等这个环节结束,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

“网红球手”这么受欢迎,这在过去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短视频时代,带火了很多人,其中一群打篮球的,在青少年之中非常火,他们或教学、或幽默,从篮球到生活,这群人都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1 职业之外

孕育了数十年的中国篮球土壤,过去更习惯接受自带光环和关注的职业球员。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短视频时代,却在一夜之间催生出了一批受欢迎的“网红球手”。

他们中,一部分打过职业篮球,但很多都是草根球员,或者只打过CUBA。短视频爆火之前,他们和绝大多数篮球爱好者一样默默无闻,闲来无事拍个视频、发个帖子是他们的常态。很少有人想过把篮球当作一份职业甚至是事业。

可短视频的爆火,给了很多球手机会。这些人很多都是单兵作战,比如“军哥”黄宇军,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已经有757万的粉丝。登上《人民日报》的石学念,视频被詹姆斯点赞、单手投篮火到国外的杨松……但也有不少像野球帝和瓷器厂这样的团队,他们经营着各自的短视频矩阵。如果你看过他们某一个人,你会发现,你的软件几乎全是他们,视觉上被源源不断地轰炸。

成立之初一度靠去大学“扫楼”、求关注的野球帝,在短视频成为全民的生活日常后,已经在风口里完成起飞。截止到现在,野球帝全网粉丝量超了1.1亿,野球帝旗下的师傅们普遍人气不俗,某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远超众多CBA球员。甚至就连CBA的顶流、网络人气极高的郭艾伦,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量也不如一些野球帝的师傅和其他网红球手。

难以匹敌的粉丝量和出色的运营,让野球帝拥有了强大的传播效果和广告效应。今年7月的中国高中篮球联赛,野球帝的师傅们参与探营,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9791万,点赞量308.5万,评论5.1万。某品牌的篮球赛,野球帝的师傅们参加比赛,视频播放量最终接近3000万。加上一些品牌投放后传播效果显著,野球帝也成为了商家青睐的对象。目前,和野球帝商务合作的品牌超过30家,而在8月份,他们的商单合作数量就达到76单。

相比较而言,职业篮球突然对球迷而言“不香了”。中国男篮近几年成绩和口碑的双重下滑,疫情之下CBA无法恢复球迷进场观赛,直接影响了中国职业球员在球迷心中的地位。反而是网红球手这样“拥有篮球的生活”,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向往。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已经有多位CBA球员退出职业、转战民间,也成为了“网红球手”,前八一男篮球员曹岩就是典型。

2 并非网红?

短视频时代,“网红”已经成为一个脱口而出的代名词,但凡迅速爆火或出圈的人,都会被扣上这个标签。球手也不例外。但“网红球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事实上,“网红”和“球手”的定义并不相同。

某短视频平台上粉丝超过300万的常乐晨,曾是CBA北京队的梯队球员,现在又被认为是“网红”。从职业到网红球手,他对于“网红”和“球手”是如何定义的?“网红球员,到底是网红还是球员?首先要从你接触网络之前的身份和经历来界定,假如之前你是球员,因为网络火了,那么你还是以球员的属性为主,毕竟你是以打球的身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如果说你之前并不是球员,而是一名篮球爱好者,在网络中爆火,那么我觉得你就是网红的属性更多一些。” 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常乐晨说。

他并不认同网红一到线下就人设崩塌,“我觉得这是大家情感上的错位,网红只是观赏性上的层面多一些,球员则是实战型更强,这是术业有专攻,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只是观众对网红有认知上的偏差,非得要求人家把球打好,人家只是一个拍视频的,并非网红的错,人家只是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是认知的问题。”

野球帝的凯瑞图(真名申屠逸斐)和魏师傅,对于“网红”还是“球手”的理解也很相似,他们也觉得网红的属性更多还是业余,而球手则是职业。“虽然我现在被大家称为网红球员,但我的初衷始终是自己是一个球员。我不可能把这个改变。我从小就是打球的一个人,我爸妈也是运动员,他们教导我竞技体育就是看汗水,需要你去付出才能得到一些东西,而不是每天躺在家里,想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曾在山西队效力的凯瑞图对腾讯新闻说。

凯瑞图的同事魏师傅,对网红球手则有两层理解。“如果你是网红球手,首先你一定要有实力。在你球技以外的东西,网红这两个字就是可能大家相对喜欢你的原因,不只是你的篮球。可能会喜欢你这个人,比如你的性格,一些说话的方式啊,大家会喜欢这个人比较多”,魏师傅说,“我觉得网红球员更多的是能在你打球以外,给别人的娱乐性会更强一些,能够跟观众有一些交互的感觉,让大家更了解你,能从篮球以外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欢乐。”

魏师傅和其他二位不同,他没打过职业,据他介绍,他也没打过CUBA,只是上大学的时候进入了大学校队。以他的条件和实力,他觉得自己不太能适应CBA,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网上受欢迎。

3 人气成因

“网红球手”的受欢迎程度,可能是大多数球迷想不到的。

今年夏天,在北京的某品牌活动,这次活动安排在某训练馆的三楼,二楼当时正在进行一堂击剑课的培训。击剑课的间隙,一个小孩子跑了上来,此时,参加这个品牌活动的有马布里和几名CBA现役球员,但这个小孩,全程没看这些职业球员和老马,却直接跑向一名活跃在网络上的“网红球手”,这个举动,似乎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再有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在互联网和短视频时代,网红球手们的苦心经营,已经让他们迅速收获了大量拥趸,而且普遍高于CBA的现役球员。

CBA现役球员,要么因为不够个性,要么因为和普通球迷距离太远,导致普遍吸粉能力一般。常乐晨就表示:“中国的职业球员,对媒体是很抗拒的,可能是因为从小的封闭管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他们面对媒体要么不说,要么说的话没有营养,比如问A和B哪个好?回答,都很好啊,没得选,都很好。自认为是滴水不漏,但我们会觉得这人没啥思想,没啥过多的见解,更多是一种迂腐和圆滑。我们的体制是服从,而不是个性化,但是媒体是追求个性化,但是个性化并不是说很另类,而是要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要鼓励球员要有个性化的树立。”

但网红球手通过丰富多样的视频方式、个性鲜明的打法和人设,或者十足的亲和力,圈粉无数。走进校园或基层的方式,更让他们在这个多元化的短视频时代拉近了和广大网友的距离。

以野球帝为例,每天到他们大本营西安踢馆、看“偶像”或者参观的球迷络绎不绝。有的是小学生,有的则已经毕业工作多年,但他们无一不是认可野球帝师傅们的球技和人品,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正因为圈粉无数,他们这些年才会一步步扩大运营范围,并除了大本营西安外,另在其他城市建立公司,不断引进新的师傅,成为中国篮球圈最火爆的IP之一。

4 篮球生活

体育品牌的篮球赛上,“网红球手”四处可见。从单挑、三对三到五对五,任何性质的比赛,都能频繁看到这些网红球手。甚至,他们有的还“踢馆”CBA现役球员来找差距、弥补不足。

但比赛并不是他们的全部。和短视频时代的每个人一样,他们也是内容创作者,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他们也拍摄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作品,从而来展现自身的优势。

“短视频这个东西你也会得去花心思,而不是说这个创作者很简单,我们每天随便一拍,就可以把内容产出了。我觉得我们对自己篮球还是要上心,”凯瑞图说,“我作为一个创作者,就是想分享自己的篮球经历,也分享给大家我的经验。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去影响后面的年轻人,想让他们少走弯路,包括训练方法、一些干货和经历,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之前是这么过来的,也想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去更加热爱这项运动。”

野球帝“元老”魏师傅对于视频创造更是深有体会,“大概三年前吧,我跟王师傅、张师傅、马师傅四个人一起在干这个事情。相当于从零开始,大家都是一点一点向上摸索,看怎么去做这个短视频。我们的一些灵感,80%应该来源于生活,一些视频的创意,可能真的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于如何在视频创作上发挥自己的优势,魏师傅说:“我们在创作内容的时候,其实也会有一些角色的设定。比如凯瑞图之前是打过CBA的,他的篮球履历就跟我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我们在拍东西的时候,可能也会考虑凯瑞图他之前有这个经历,也会把这个带入到他这个内容里面,让他有一个新的人设吧,就是凯瑞图以前打过CBA。”

从个人到团队合作,他们除了传播篮球技巧和经验,分享兄弟之间的篮球和生活日常,野球帝还在做公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我们团队其实现在做的东西,有的已经超出篮球本身了,像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公益、参加一些比较特殊的活动。我觉得未来规划,其实照着我们现在正常的方向去走就行了,我们也会创造更好、更优质的内容给大家看,我们也会继续把篮球以外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带给大家。”魏师傅说。

这几年,野球帝也确实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带留守儿童打篮球、去学校客串体育“老师”、给山区小朋友邮寄六一儿童节礼物、现场鼓励准备化疗的篮球少年、帮助村民收柚子,做到了“始于篮球”,但“不止于篮球”。

野球帝的张晓松,就亲身参与过这样的活动。6月中旬,一个和他一样先天脱发的小男孩找到他。因为脱发,小男孩一直戴着帽子,生活中不自信,球场上甚至不敢突破,因为害怕帽子被打掉、露出光头。张晓松用亲身经历和温暖的话语鼓励了孩子,孩子现场主动摘掉帽子、一旁的妈妈开心地手舞足蹈。张晓松说:“我觉得有流量、没流量,一个人的初心是不能变的。”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结语

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现在,“网红”这两个字,都被赋予了很多争议的标签。“网红球手”也不例外。

但越来越多的“网红球手”身上,不只是“网红”的身份,还有“球手”的特性。他们的实力可能比不上职业球员,可这并不影响他们被接受、被喜欢,甚至被追捧。不断积攒的粉丝量,没有让他们迷失,反而成为让他们变得更好的动力。

“网红”时代,这些“球手”还原了篮球最纯真的模样,更让粉丝看到了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和信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