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股权变更不仅会带来管理层、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变化,还可能会导致公司名字变更。基金公司起新名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有不少困难。

近期就有几家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谈到了他们的起名思路。在他们看来,最便捷的做法是跟随股东名字,这也是大部分基金公司的普遍做法,但存在容易混淆和识别度不够高等问题;另外就是“自上而下”起一个意义宏大的名字,包含“中”“国”“华”“富”等字眼,但这类名字已经太多了,工商注册可能不容易通过。

从近年新成立公募的起名情况来看,从“自下而上”角度出发起一个具有人文或投资内涵的“小名”,并将内涵注入到品牌文化中来是主流做法。但这需要起名人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从《易经》《诗经》等典籍中取材,但字眼不应过于拗口和陌生。


(相关资料图)

基金公司更名很常见

“金融公司起名字或改名字是一种品牌方式,这在基金行业也很常见。但目前基金公司数量已超130家,很多容易想到的名字都已被注册了,起一个好名字越来越难,很费脑筋。”一家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该人士所在的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目前尚未最终落地,但股权交易内容已基本敲定。根据该方案公司大股东将彻底退出,需要更改公司名字。他对记者谈到,目前已在准备相关事情,“采用新股东简称还是重起一个新名字,目前还不能确定。新股东会有他们的想法,我们会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同时在准备logo调整等视觉设计方面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另有一家中小型公募于2022年底实现股东变更,并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该公募内部人士近日与记者谈到公司新变化时提及,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更名一事。等新名字公布后,新的领导班子才会陆续对外发声。该人士表示:“目前的思路是把旧股东的简称直接去掉,但这只是初步想法。”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以刚过去的2022年为例,起码有3家公募因股东或实控人变更而换名字。

2022年11月华融基金宣布更名为国新国证基金,原因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控股”)成为华融证券(华融基金全资股东)和华融基金的实控人,华融证券和华融基金名字分别改为国新证券和国新国证基金。北京京管泰富基金也是一家有过更名历史的公募。该公司由国开证券于2013年发起成立,早期叫国开泰富基金,2022年国开证券将持有的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后,才更名为北京京管泰富基金。此外,由于外方股东实控人变更,2022年3月信达澳银基金更名为信达澳亚基金。此外,平安基金、华宝基金、兴银基金、太平基金、国金基金等公募在2022年之前都有过更名经历。

与股东名称相似

基金名字容易被混淆

在基金业长达25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存在多起变更名字案例,出现重名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比如现在的国投瑞银基金,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6月的内资公募中融基金,2005年国投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瑞银集团(UBSAG)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才更名为国投瑞银基金,是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达到49%的合资公募。现在业内提及的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最初名字叫道富基金,2014年股权变更后才改为中融基金,目前中融国际信托和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根据今年2月22日国联证券(601456)公告,国联证券将收购中融基金75.5%股权。另外,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当时使用的名字为兴业基金,在随后股东变更之下分别改为兴业全球基金、兴全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一名是在2020年更改后的名字。现在听到的兴业基金,是由兴业银行持有90%股权的成立于2013年的基金公司。

起名字是为了便于记忆和日常交流,但相当部分基金公司(尤其是券商系公募)往往直接使用股东名字。据统计,在100多家基金公司中,有逾六成基金公司的名字是由股东名称组合而来,以至于投资者会发生混淆,比如财通基金、财通资管和财通证券(601108),中金公司(601995)和中金基金。另外还有个别公募名字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如博远基金和博道基金,长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

易混淆不要紧,因为基金公司还有视觉化的logo等标识,因此有投资者根据各家公司的logo进行了形象化的名字改编。比如,logo是一只狮子的诺安基金被投资者称为“狮子基金”,logo是一座山的景顺长城基金被称为“大山基金”。类似于这种形象化的名字还有很多,例如“盾基金”(华宝基金)、“迷宫基金”(博时基金)、“卷筒纸基金”(银河基金)、“吸铁石基金”(海富通基金)等。

取内涵丰富的“小名”

前述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把旧股东简称去掉虽是便捷的起名方法,但不一定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识别度。另外还要考虑新股东是否会有具体想法、工商注册能否通过等因素。此外,因为基金产品的名称包括了公司名字,公司名字的变更则会导致基金产品名字改变。根据《基金法》等规定,经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可将旗下已管理的所有证券投资基金名称、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进行修订变更。

另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名字不仅是称呼和标识,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与钱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起名字尤其讲究好兆头。为此很多公司会去翻阅《易经》《诗经》《论语》等古籍,以期找到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好名字。比如泉果基金一名就源于《易经》中蒙卦的象辞“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体现品德至上、专业至精、时间为友的核心理念。博时基金的“博时”二字同样源于《易经》,logo取自《易经》萃卦,与佛教万字同构,意为人才荟萃、资金聚集之意。

该分析人士称,基金公司此前的起名思路多偏于“自上而下”,即取其宏大,多见“中”“国”“华”“富”等字眼,且以大公司居多。但如今这一思路不太奏效了,因为注册的公司太多了,一来缺乏差异度,二来工商注册不易通过。因此后起的资管机构多会另辟蹊径,从“自下而上”角度起一个具有人文或投资内涵的“小名”,如泉果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永赢基金等,以及诺亚财富(源自于《圣经》里的诺亚方舟)、九方财富(源自九方皋相马典故)等与基金理财相关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从古籍中取名虽有一定识别度,但字眼不应过于拗口和陌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