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较量之间,利物浦和曼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一次双红会,滕哈赫的曼联就在谷底,面对击败曼城,获得社区盾杯冠军的利物浦,形势的紧迫和压力的沉重让滕哈赫不得不做出战术上的艰难决定,从而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而到了这一次双红会,克洛普的利物浦正在经历更新换代的阵痛,站在他们对面的曼联,已经带着联赛杯冠军的光环。


(资料图)

所以,克洛普肯定很想帮助利物浦,拿到上一次曼联的结果。

想要拿到曼联上一次获胜的结果,克洛普无需在赛前做出战术上的重大变革。

因为在惨败给皇马之后,变革已经开始。

过去的两场联赛,利物浦回到了过去的战术上,两个边后卫的助攻力度大幅增加,他们重新成为了三前锋的直接帮手,这样一来,三中场就需要更多地帮助后卫,衔接身前,所以在这段时间,埃利奥特、巴伊切蒂奇这些能跑的年轻人成为主力。

然而利物浦的变革也有隐忧,因为年轻人的确能跑,但不具备巅峰维纳尔杜姆、亨德森等人的全面能力,所以想要完全护住现在能力下滑的法比尼奥、范戴克身侧,依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很显然,滕哈赫看到了这一点。

比赛开始之后,曼联的站位很有针对性:

拉什福德重新出现在了突前位置上,韦霍斯特撤到二线,布鲁诺和安东尼分居两侧。这样的站位,明显是要充分利用韦霍斯特等人,在外围形成强大的保障能力,从而为拉什福德穿插、冲击范戴克身侧提供源源不断的球权。

然而毕竟是客场作战,曼联开场比较保守,而在主场优势的助威下,利物浦则早早亮出了自己的意图:

在边后卫全部上前助攻的高强度基础上,利物浦在开局阶段打出了不少进攻,而在这段时间,曼联还可以利用韦霍斯特在二线的优势,打出自己想要的进攻:

面对韦霍斯特的大身板,利物浦其实缺少应对的办法,只不过韦霍斯特也很难直接转身向前,这一点优势也不大:

然而在利物浦这边,在双边后卫前插的大背景下,克洛普真正的杀招一点点浮出了水面,这个关键点就是哈克波。

比赛第14分钟,曼联和利物浦在边线处争球,定格画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曼联对利物浦球员的限制情况:

弗雷德尝试抢断亨德森,拉什福德限制他回传的角度,韦霍斯特扑向法比尼奥,卡塞米罗跟随埃利奥特。

在这个局部,恰恰有一个人被曼联放掉,这个人就是哈克波:

此球最后没有顺利形成进攻,但曼联的反击也没有成功,错进错出之间,让萨拉赫形成了右肋的一脚偏出的远射:

此时的曼联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一方面是利物浦的进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门前威胁,另一方面在于此时的曼联还能形成预设战术中的反击:

而且在防守端,瓦拉内也看到了一些苗头,于是在此后的两分钟,他两次前顶哈克波,起到了一些效果:

但这显然只是一个球员临时起意的应急思路。

本场比赛,利物浦的前场非常灵活多变。虽然名义上是433,哈克波中锋,努涅斯打在左边路,但这两人不仅有左右的换位,也有前后的布置:

甚至有同时出现在中路的时候:

如果瓦拉内毫无顾忌地常态化前顶哈克波,那么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就会陷入单防努涅斯的困境,所以人盯人肯定是不行的,理论上,曼联需要通过球员之间的换位、交接,一起压缩哈克波回撤、拉边的接球空间。

但他们没有做到。

而且为了增加曼联防守哈克波的难度,克洛普特意让埃利奥特经常拉到右边路,因为他应该发现了滕哈赫在强强对话时经常采用人盯人的思路,这样一来,防守最强的卡塞米罗就会陷入扔下埃利奥特和不顾哈克波的两难。

卡塞米罗帮不上这一侧的忙,利物浦其实就已经赢了半手。

甚至在第22分钟,利物浦直接通过埃利奥特的拉边,为阿诺德的前插开拓了空间,从这一路直接打入,形成横移,从而让罗伯逊打出了这脚威胁很大的射门:

打成了这个样子,滕哈赫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这可能是因为他将利物浦的攻势理解成为了在主场的高强度输出的结果。

毕竟在25-40分钟这段利物浦强度下降的时间,曼联打出了预想中的东西,拉什福德已经到了范戴克身侧的位置,也形成了射门:

除此之外,布鲁诺的这次头球进攻也是堪堪偏出:

尤其是第39分钟这次越位进攻,安东尼就是从范戴克的身侧摸进来的:

然而归根结底,在客场和对手打成对攻依然是危险的,尤其是考虑到对手是利物浦,考虑到对手的锋线实力是更为过硬的。

于是在第43分钟,利物浦收获进球,进球的就是哈克波:

如果在这个片段里仅仅只能看到达洛特、弗雷德的防守失误,是标准的一叶障目,因为在卡塞米罗跟防埃利奥特、韦霍斯特跟防法比尼奥、弗雷德跟防亨德森的情况下,哈克波无人盯防的问题早已存在:

更关键的是,在对手后场拥有调度能力,在自身逼抢力度上不来的情况下,却把阵线拉得如此之长,让弗雷德在身后的哈克波可能被漏掉的情况下去逼抢亨德森,才是曼联在这场比赛的战略失误:

早在这次转移之前,利物浦就已经有过一次从左至右的转移了:

客场落后,摆在曼联面前的难题就更大了,更大的难题则在下半场第2分钟就已来到,跌跌撞撞之下,曼联丢掉了第二球:

这样一来,利物浦就得以进入最为舒适的轨道,也就能拿起过去几年面对曼联最好用的武器。第50分钟,利物浦反击进球:

全过程中,卢克-肖只有一次回头观察,对盲侧的注意完全不够,体现了他换位到左中卫时的稚嫩:

比分变为3-0,客场作战的曼联就彻底陷入了不敢前压,也不甘于退守的困境,所以在3-0之后的回击,全都是长传作业:

而领先的利物浦则得以轻松应对,依靠反击、定位球和曼联的失误,一步步扩大比分,将领先优势一直扩大到了七球:

比赛就此结束。

如果说利物浦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球员对战术和前景的信心,那么你不会找到比这个结果更好的。一场对死敌的大胜,而且还是在死敌获得联赛杯冠军的不久之后,这能给利物浦球员带来极大的振奋效果。

尤其是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饱受诟病的哈克波。

本场比赛,克洛普对哈克波的使用非常精彩,通过战术上的布置,充分利用了其边、中皆能,技术全面的特点,从这一点开始,利物浦在左半扇形成了非常流畅的轮转,努涅斯、罗伯逊全部受益,从而“打开瓶盖”。

这一场大胜,克洛普和哈克波显然是最大功臣。

而在曼联这边,滕哈赫显然要负上最大的责任。

如果仅仅是一场失利,那么还可以将矛盾转移,但输成这个结果,曼联自己必然也成为了对手战术成功的帮手。

在微观层面上,对哈克波的限制不力是最为明显的,到底如何限制他的发挥,是曼联自始至终都没有搞明白的一个问题,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哈克波之所以给曼联制造了这么大的麻烦,之所以能够在曼联的两线之间获得如此大的发挥空间,则源自于曼联在逼抢和落位之间的“既要又要”。

战略上没有平衡好逼抢和落位,战术上没有限制到对手换位的球员,所以这是一场综合了上赛季0-5利物浦和前半程2-6曼城的失败。

很显然,这是一场需要滕哈赫带着痛苦复盘多遍的比赛。

推荐内容